11月份感动医院人物汇总

2014-12-22 09:22:29来源: 开封市中心医院

 

11月份感动医院人物汇总

一、眼病医院 胡合社

胡合社,主任。在全年手术近6000例的工作量下,他为了保障病人手术安全,坚持全年无休。在手术中,面对紧张的病人,胡合社主任常常“话疗”缓解病人的情绪。由于工作量大,他的声带发炎,急需手术,但是他一直拖延,说如果自己休息手术病人就无法手术了,要首先保证病人的手术。由于声带息肉,说不出话,在手术中就由“话聊”改“抓疗”,紧紧握着病人的手,缓解病人紧张的情绪。工作之余,他不断学习进修新的疾病知识,并且在医师教育工作中,对年轻医生进行传授普及,一力承担了青年医师专科培训中的急救教学与内科教学。

他建立了眼病医院的微信聊天群,促进了医院的和谐,激发了医院职工的正能量。在群中,大家畅所欲言:普通职工生日,院长会送去祝福;急诊加班的医生,会得到大家的赞扬;准备考试的同事,大家一起加油鼓劲。微信群成为了职工增进感情的新领域,大家为了感谢他创建的这个平台以及有效地管理,都亲切地称呼他为“和谐”!

二、神外一 李革军

 李革军,病区副主任。从医几十年来,作风严谨、医术精湛,先后治愈无数名危重病人,得到了患者及家属的高度称赞和认可。

728日,医院门前锣鼓喧天,热闹非凡,一名手牵双胞胎女孩的女子把一面绣着“妙手回春,华佗在世”的锦旗送到神经外科大夫李革军的手中。这件事要回到6年前,由于一场严重车祸,一位名叫米华的病人严重脑外伤、头骨缺损,经紧急抢救虽保住了生命,但她意识丧失、四肢瘫痪,成为了植物人,当时她已怀有5个多月身孕。由于李革军主任制定了完善的手术治疗方案,于116日,昏迷中的米华顺产生下双胞胎女儿。之后,在李主任详细的康复计划下进行治疗,经过几个月的努力,米华的意识渐渐恢复,目前,她生活能基本自理,一对双胞胎女儿也快要上学了。

米华的母亲眼含热泪告诉记者,当时很多医院都不接受米华了,并给她下了死亡通知书,说她一辈子都不可能说话,不会再有意识了。米华是在中心医院的爱心的浇灌下长大的,也许这样的事在中心医院医护人员的生活中又是一件微乎其微的小事,可对于我们家来说是大事,这是救了我们全家,我们全家十分感谢中心医院,感谢脑外科李革军大夫。

这就是李革军,一名奋战在医疗战线上的普通医生。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新时期白衣战士动人的歌。

  骨科一病区 王付香

王付香,五福路骨科一病区护士长。视病人如亲人,一切为了病人,为了病人的一切是她奉行的宗旨。无论何时何地,只要是病人需要,她都会冲锋在前。然而面对自己的亲人,她却有着深深的愧疚和永远也无法弥补的遗憾…今年三月,由于科室搬迁,为了应对各种突发情况,保障患者的安全,她连续几天都在医院值班。正值公公病重,她无法在床前陪护,有时工作忙完已是深夜,才拖着疲惫的身体匆匆赶到老人床前尽孝。在科室里,她仍旧在照常的忙碌,甚至连朝夕相处的同事都不曾知道老人此刻已经病危的消息,甚至老人去世办丧事期间,她也未曾请过一个小时的假,直到去殡仪馆当天才匆匆送了老人最后一程。

 在争创卫生城市期间,恰逢科室病人爆满,连走廊里都加满了病床,她不分日夜,事事亲力亲为,带领科室医护人员积极巡查科室,与病人及家属沟通交流,介绍有关创卫知识,深入了解患者与陪护的切身困难,想方设法给予帮助,在制度与现实中努力寻找平衡… …

 在这平凡的岗位上,她几十年如一日的坚守。岁月憔悴了红颜,见证着她的成长;时光磨砺着青春,却为她沉淀了一颗为爱坚守的心。

四、 王晓燕

王晓燕,口腔医院手术室护士长。为了提高手术室的建设,加强医院的快速发展,她毅然挑起了工作的重担,小到一根针,大到手术室的规范化管理,她都高标准地要求自己,加强监督和管理。在上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手术室迅速步入正轨,现口腔病区手术数量已突破300例。她总是早来晚走,加班加点,任劳任怨,只要工作有需要,病人有需求,没有条件,不讲价钱,一个字:“干”,两个字:“干好”!由于手术室设备不全,为了顺利完成各类疑难手术,她带领科室人员克服了种种困难,做到了手术室无感染,无违价,无投诉,无纠纷。她踏实的工作作风换来了患者的满意和信任。将“细心、耐心、诚心、爱心”服务落到实处,处处替病人着想,这就是她,平凡而伟大!

    五、儿科 王俊玲

    王俊玲,主治医师。她几乎每天都是早上七点上班,晚上九点下班。她负责的病人数几乎是科里最多的,但对每个病人都很负责。在工作之余,王医生潜心研究科里的经典案例,主动要求管理危重、疑难复杂的病例,凡是遇到不懂的就主动向何主任请教,听何主任耐心而系统的讲解,因此,王医生能在较短时间内借助前辈们的间接经验、提高自己的临床业务水平。面对患儿,她更像是待自己的孩子一样。一次,有个肠梗阻、肠麻痹的患儿住院,当时可能危及生命,在她不分白昼的照料下逐渐康复。患儿每天起床后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跑去问:“王阿姨、王阿姨、我想吃包子、想吃香蕉、想吃….,可以吗?”她总是给予小朋友细心地解答,告诉他哪些能吃,哪些不可以。最后患儿痊愈出院,她也露出了欣慰而满足的笑容。对于一个同样有着待哺乳宝宝的她来说,看到病房的小宝宝在自己的治疗下重新绽放笑容,就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这就是她,在用自己热血的青春和生命为一个个小生命保驾护航。

    六、总务科 贺悦文

 贺悦文,副科长。为了医院整洁无尘的环境,他披星戴月,身体力行,在脏、臭、乱、差面前,从不皱眉,总是弯下腰和保洁师傅一起认真打扫。

    每年的三月底,正值郑开国际马拉松赛隆重举行的日子,他就会担负起建设郑开国际马拉松赛医疗急救站的后勤任务。搬运准备物资,搭建急救站帐篷,清点病床单元,每一件事都由他亲自布置。每年的比赛前夜也都是一个忙碌的不眠夜,只为了第二天比赛的顺利举行和医疗保障任务。他总是笑着说:年轻人,力气足,搭把手,不孤独。

自我市创卫工作开展以来,后勤工作任务艰巨。为配合医院创卫工作,为了完成领导下达的命令,实现创卫突击任务的按时完成,他彻夜守候在现场,突击清理卫生死角,紧急转运后勤物资,协调后勤应急中心等,这样的日夜已经数不清经历了多少次。      

    为了回顾性整理20112014年的创卫工作资料,他和科室的同志们连续多少个日夜加班加点收集整理,对照创卫工作标准,细致分解任务,生怕有一点纰漏。阳光的笑容、矫健的步伐这,芥微的工作,无私的奉献,就是他——贺悦文。

七、医学影像科 王启光

    王启光,副主任医师。有一种精神令人折服,有一种行为让人感动。唯有这样的句子能形容他:“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从医40余年,虽已退休,坚持依然。不断砥砺医德,宽以待人,严于律己。研习医技,长年不辍。工作上乐于奉献,不怕苦、不怕累、不计较份内份外、不计较报酬多少,得到科室同仁们的信任,他总是关心一线值夜班的年轻同志,逢年过节对单身回不去家的值班职工给予温馨关怀,科室哪个同志有困难他总是第一个送去关心和帮助;他工作上讲究方法,制度面前人人平等,他敢于并善于批评,能够正确处理各种矛盾问题;他工作上注重同事之间的团结。

    他总是科室下班最迟的人,因为他要了解当天的工作量、有无遗留问题,并帮助值班人员做好交接班工作,对病人提出的疑难问题,给予耐心细致地解疑释惑,提出合理的治疗意见,直到病人满意为止。他十分重视安全生产,叮嘱科内值班人员要检查、锁好科内的每一扇门、关好每一盏灯,才会安心地回家。虽已退休,爱在医技,情系医技。不断受到患者的称赞与表扬。

八、护理部 钟洁

钟洁,护理部主任。对一个护理管理者而言,凝聚团队,发挥出团队1+12的作用是一名管理者的责任。她善于管理,贴近临床、注重实效、勇于创新。注重护理专科团队的内涵建设,从护理基础教育、人文服务素养、重症护理能力培养、健康教育自身充电、护理团队管理能力等多方面入手,为体现护理质量的内涵、平衡护理学科发展打下一定的基础。如:糖尿病教育护士团队的建立,在全院30多个病区挑选护理骨干进行糖尿病知识的强化培训,旨在为患者提供同质化的糖尿病管技能。如今这支团队不断壮大,已成为活跃在各病区的健康教育能手,为患者源源不断地传递着健康资讯及科普知识。她常说:“作为一名中层,管理好团队为医院的发展担当起自己的那份责任是份内的事。”她只有一个信念:作为在医院工作了31年的老护士,尽心尽力的去工作是应该的!  

九、中医科李爱君

 李爱君,主任。由于门诊量大,人手严重不足,她为了证病人都能看上病,带头值班,甚至自己主动在每年的国庆、元旦和除夕值班。每年过节,都是一家人都已经坐在桌前,她才匆匆从医院离开。

 她认为,中医治疗是一种个性化的诊治过程,要求掌握病人病情的变化,所以她干脆开启了“电话门诊”和“24小时随诊”。每一位病人的病历本上都写着她的手机号。常常一家人正在吃饭,病人一个电话打过来,她就问:“你大便什么颜色啊,软不软啊?”有时候已经接近午夜了,病人也打电话过来,她从梦中醒来,为了保证清醒地给病人看病,她都要先去洗把脸再帮病人分析病情,之后却难以入睡。家人劝她把手机关了,她却说:“病人半夜打电话的还是少数,不是难受到不行了,谁会打电话啊。再说病人都难受成这样了,我接个电话算什么?”。

她从医31年,病人的源源不断不靠广告不靠外联,全部靠的是病人口口相传的好口碑。为了照顾家庭贫困的病人,她常常为病人减免挂号费,并根据病人的不同病情,将病人推荐给其他的专家接受治疗。病人都说:“帮我看病,不收我的钱,本以为要骗我住院,结果人家还推荐别的医生给我治疗,这样的主任我就是信她。”她的患者送给她的牌匾上写着:医者仁心。她说她要对得起这四个字。

十、输血科 孟国亭

    孟国亭,主任。自2004年输血科独立以来,无论是质量管理,还是经济收益都有了大幅度的提升。他虽然已是开封市检验和输血界的资深专家,但多年来始终工作在第一线,兢兢业业,带领全科人员把我院输血科建成开封市的楷模,被市卫生局命名为“开封市输血技术培训基地”。

在五福院区输血科建设中,他一次次地亲临现场指导工作,规划设计科室布局,确定科室运行方案。在他的带领和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五福输血科运转良好,保障了五福院区的输血及感染性疾病筛查工作的正常开展。同时,每年都为医院节省十几万元的成本支出;每年艾滋病实验室考核成绩都名列前茅,是名符其实的临床输血和临床检验管理方面的能手,多年被河南省卫生厅临床检验中心命名为临床检验质量管理特聘专家,为医院临床实验室安全管理做出了突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