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封市中心医院急诊科主任医师 逯锦涛
我是开封市中心医院急诊科一名退休的主任医师。在临床一线工作了近40年,我和医院共成长,医院是树根我是树叶,是医院一直滋养我成长,虽然退休了,但我退而不休仍然还在发挥自己的余热。
小的时候我看着医院的医护人员穿着白大褂样子就非常羡慕,立志长大后自己也要成为一名白衣天使,给人看病,帮人解除病痛。我还经常跟着我们的老邻居,即我院护师王素琴老师跑到医院病房偷偷跟着护士看她们打针、发药。看着护士打针的样子就像看到了神圣而又神秘的女神!。
1977年我怀着对医务工作者的憧憬考上了现苏州大学医学院医疗系,成为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届医学大学生。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入学后的宣誓深知自己将来责任重大,大学5年我刻苦勤奋的学习,于1982年底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并有幸留校,留在该校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工作,成了一名小住院医师。
为了家乡的医疗事业,也为了“父母在不远游”的传统观念影响。1984年,我底放弃了硕导、博导和出国的机会,毅然调回开封,来到了开封市中心医院内科工作。当时的医院有近百年的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三层工字小楼,木板地,里面有内科、外科和骨科都聚在小楼里,走起路来咚咚响,值夜班一人要管内东、内西90多张病床。我一个初出茅庐的小住院医生在肖翔、张宝森,程和发,袁超美等老主任的带领和谆谆教导下,不断完善和丰富自己的医学临床知识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同时老师们在工作中表现出来的高尚师德和医德也给了我极大而深远的影响。
1989年医院选派送我到全国知名心血管医院-阜外医院进修,进使我的医学知识和实践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回院后先后开展了起搏器安装术,射频消融术,二尖瓣球囊扩张术等临床先进技术。1990年晋升为一名合格的主治医师。
在我心血管专业稍有点儿成就感的时候,1997年院领导委以重任让我接任急诊科主任,当时我还是一名小小的主治医生,挑起急诊科这个重担有点恐惧,院党委书记和院长亲自找我谈话,我意识到这是院党委交给我的重任,院领导这么信任我,我一定要拼尽全力把工作干好。
当时的急诊科医护人员共10多名,有两名固定医生,其他都是轮转医生,抢救床2张,监护仪一台还没启用,除颤器1台已经年久失修不能用,观察室10多张床,白色的床垫上布满大小便,阴天下雨气味熏人,病人及家属难以忍受。两部救护车经常是不掉车门就掉轮胎,出诊医生护士半路下来推车是常有的事情,早交班医生脸上都是油腻,更甚的是一个司机竟开着三个轮子的救护车跑回来,其中一个轮胎跑丢了。群众提意见说我们拉病人快,但是拉回来把病人放在观察室就没人管了,急诊医生由于没有很好的医疗设备,急救技术无法提高,急救人员待遇低下,组织纪律涣散,没病人的时候打扑克、下象棋甚至上班洗澡等等。认为来急诊科就是劳动改造,就是搬运工,急诊科就是个恶水缸。面对这些问题我该怎么办?
首先要提高医疗质量,质量是生存的根本,其次整顿组织纪律。提高医疗质量需要必备的医疗设备,当时医院拿不出经费给我们买设备,怎么办?抵押贷款?医院属于公立医院所有财产都是公有的不能抵押怎么办?经过自己连续几天的昼夜思考和全体急诊科人员的集思广益,我们决定“借鸡下蛋”拿出自己的工资和家里房本做抵押贷款,当时院领导非常支持也拿出了自己的房本做抵押。先后贷款一百多万元,有了资金,我们坐上了新救护车,买了监护仪、除颤仪、呼吸机,成立了5张床的监护室,三张床的重症监护病房,换了新床垫,急诊科鸟枪换炮了!大家都很兴奋,干劲十足。
在急诊科常年缺少医生的情况下,我们还先后送医护人员到北京协和医院、上海长征医院进修学习,提高我们的医疗质量,不断拓展新业务,新技术。有了设备我们开展了呼吸机的治疗、深静脉置管、持续床旁血液灌流、支气管肺灌洗术、经胃镜胃空肠管植入术等等。
其次是整顿组织纪律,从没有一条科室规章制度到初期的5条规章制度,后来的近100条科室规章制度,发现问题及时修改、补充完善制度。规章制度对事不对人,公平公正,制度管人,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使急诊科医护人员人人遵守制度,组织纪律大大提高,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也大大提高,急诊科的队伍不断壮大,大家愿意来急诊科了。
2009年我们急诊科搬迁至北院,当时搬迁也有不少人有抵触情绪,认为北院离总院路途远,送病人路上危险,容易产生医疗纠纷等等。但是急诊的发展需要空间,原急诊科500平方面积已经不能满足急诊发展的需要。搬!坚决要搬!在院党委的大力支持下,投资数百万在近3000平方的新院区,给我们建立了9张床的10万级层流重症监护病房,30张床的急诊内科病房,40张床的急诊外科病房,12张床的抢救室、观察室。崭新的家具,全新的标准病房,高档的医疗设备,被誉为人民医院的“小香港”。我们建立了卒中中心、胸痛中心和创伤中心,可以为急性心梗的患者急诊开通血管支架植入,可以为脑卒中的患者急诊取栓,可以为多发伤的患者进行综合救治,为人民群众的健康提供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真正起到了开封市急救中心的领军作用,为老百姓的健康保驾护航,被誉为百姓健康的保护神。
空间增加了,设备增加了,但是人员缺少怎么办?当时段保民主任和王卫民自告奋勇挑起重担,主任们带领年轻医生亲自值一线班,院前急救班子实行医疗组长、护士组长负责制,在大家共同努力下,艰难的度过了搬迁过渡期,培养出一批高素质技术全面的急诊医生。
来到开封市中心医院30多年来,我见证了医院的飞速发展和我个人的进步。我从一名小住院医生逐渐成长为一名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最终成为一名主任医师。我的每一步成长离不开院党委的栽培,离不开医院这个好平台,我和我们的急诊科都取得和很大的成绩也荣获了很多的荣誉。急诊科在河南省组织的历届急救比武中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急诊科成为开封市唯一的“河南省重点专科”,急诊科还先后荣获了“河南省青年文明号”、“开封市五一劳动奖状”、“开封市工人先锋号”、“健康中原先锋岗”、“河南省应急竞赛一等奖”、“河南省五一先锋号急救站”等光荣称号。
在院党委的培育下,我个人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先后发表数十篇著作、科研成果等。先后任开封市急诊医学主委、开封市急诊医师协会主委、河南省急诊医师协会常委、河南省急诊医学会委员等。多次荣获河南省优秀共产党员、开封市优秀共产党员、院优秀共产党员楷模和市首届风云新锐人物、市十大女杰、三八红旗手、市巾帼建国标兵、市卫生系统优秀人才、市社会服务承诺先进个人、医疗质量提升先进个人等荣誉。
30多年来我和医院共成长,共发展。母亲把我养大,医院滋养我成长,医院是培育我的摇篮,医院是树根,我是绿叶。最后以一首王建的《绿叶对根的情意》歌词表达我对医院的感情:不要问我到哪里去,我的心依着你,不要问我到哪里去,我的情牵着你,我是你的一片绿叶,我的根在你的土地,春风中告别了你,今天这方明天那里,无论我停在哪片云彩,我的眼总是投向你,如果我在风中歌唱,那歌声也是为着你,不要问我到哪里去,我的路上充满回忆,你也祝福我,我也祝福你,我是你的一片绿叶,我的根在你的土地,这是绿叶对根的情意,也是我对培养我30多年的开封市中心医院的情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