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医院共成长

2018-06-22 16:46:37来源: 开封市中心医院

 

 

开封市中心医院介入首席专家  蒋忠仆

 

认识历史,不忘历史,方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为探索我院旺盛生命力的真谛,发掘和传承医院深厚的文化积淀,共同分享百年医院人文传承的精髓,医院组织了旨在传承和弘扬福音文化主题活动。院办公室的同志找我约稿,希望我写点伴随个人成长对科室和医院发展的感悟。有感于他们的情真意切和对医院的深厚情感,我欣然应允,掂笔抒怀。

一、医院求贤若渴,蓄势待发;我应招前来,如鱼得水

我是1985年10月从山东医科大学(现山东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的。当时人才断档严重,研究生颇为稀缺,又是部属院校毕业生,本可以到北京等大城市工作。但为了患有精神病的老母亲,决意回家,在为家乡做贡献同时便于尽孝。医院领导闻讯后,特派德高望重的放射科老主任王培顺亲临寒舍,发出盛情邀请,真挚之情至今令人难忘。就这样我有幸来到了开封市中心医院(当时的开封市第一人民医院)。这为我今后的发展,助力医院的腾飞,以至于为推动我国的卫生事业进步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当时的院领导已深刻的认识到人才对医院发展的重要性,想尽一切办法吸引人才。通过持之以恒的努力,使我院大学生在当时的开封所有医院是最多的。医院求贤若渴,蓄势待发。

二、达二甲创三甲医院凤凰涅槃;科研、介入和影像快速起步和转型助推医院发展

创立国家三级甲等医院是作为医院向高层次医疗服务、占领全市医疗市场制高点的战略决策,此举不仅要增大经济投入,且是对数10年来的工作惯例和医疗作风进行彻底改革的大运作。目标确定后,全院职工群情振奋、团结一心,提出了“大干100天,力争创三甲”的誓言。医院按现代化医疗目标实施了全面规范化管理,在引进和培训中形成了科技兴院的中、青年各学科骨干专业队伍,科研成果大批涌现。1996年6月26日经国家卫生部和省卫生厅组织专家评审,开封市第一人民医院达到“三级甲等医院”国家标准。这是本院建院50年来建设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医院实现了第一次腾飞,能在开封卫生界傲视群雄了。

在医院快速发展的进程中科研、介入和影像快速起步和转型发展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医学科学研究是提高医疗质量、培育医学科技人才的重要手段。通过科学研究锻炼学科带头人和技术骨干,造就一支德才兼备、技术精湛、结构合理的梯次型队伍,是搞好医院学科建设的关键。我积极参与制定、设计和实施,旨在提高全院科研水平的《5.2.1科技开发系统工程》工作。全院上下打破科研神秘感和高不可攀论,纷纷结合本专业难题和发展方向开展科研。涌现出大批高水平的科研成果,我院获得的科技进步奖占开封市一半还多。所获科研经费也长期稳居全市第一。医、研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学科间相互交叉、互相渗透,使新一批复合型人才脱颖而出。通过科研带动学科发展、增进学科、专科之间的协作和交流,以达到共同发展,从而提升医院的整体实力,实现医院跨越式发展。在完成繁重的本职工作同时,我利用业余时间积极开展科研,先后获十余项科技进步奖。所获河南省科技进步奖是开封市卫生系统省部级奖零的突破。最多时一天有四项科技成果通过鉴定。多家省市新闻媒体作了报道。

1987年我率先引进介入诊疗技术,并在800mA X光机上开展开封市首例“支气管动脉插管化疗术”。随后陆续开展“经皮肺穿刺活检”,“食管狭窄球囊括张术”等介入治疗。1995年正式成立开封市首家放射·介入导管室。1996年元月配置DSA,1997年购置德国西门子公司双“C”臂1250mA血管造影机,2002年配置美国GE公司1250mA血管造影机并配置国内一流具有三维重建,步进拼接等软件的ADW4.0后处理工作站。市一院放射介入导管室通过引进学习,于1996年不仅已经开展各种肿瘤插管化疗栓塞治疗,而且开展开封市首例“部分性脾栓塞术”、“食管支架植入术”、“锁骨下动脉狭窄球囊扩张术”、“股骨头缺血坏死溶通术”。1997年开展开封市首例“主动脉缩窄球囊括张术”、“胆道支架植入术”、“锁骨下动脉药盒植入术”、“介入性断流术”(PTO+PSE)、“碘油乳剂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其中“介入性断流术”和“碘油乳剂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为河南省首例。1998年开展开封市首例“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的神经介入治疗。1999年开展开封市首例TIPSS(经颈内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肝静脉型布-加氏综合征“肝静脉支架植入术”、“下腔静脉滤过器植入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急性脑梗塞动脉溶栓”的介入治疗。其中“下腔静脉滤过器植入术”和“急性脑梗塞动脉溶栓”为河南省首例。2000年开展开封市首例“下腔静脉支架植入术”治疗下腔静脉阶段闭塞型布-加氏综合征。2001年开展开封市首例“颈内动脉支架植入术”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气管支架植入术”治疗外科术后“气管-胸膜瘘”。2003年开展河南省首例“水解式弹簧圈”治疗“颅内动脉瘤”的神经介入。积极进行科研工作并总结经验,撰写论文30余篇。分别刊登在《中华放射学杂志》,《临床放射学杂志》,《实用放射学杂志》,《放射学实践》,《介入放射学杂志》,《癌症》,《第一军医大学校报》,《骨与关节损伤杂志》等核心期刊及《河南外科杂志》,《河南诊断治疗》等省级期刊及全国学术大会宣读。目前医院介入导管室业务开展日臻完善,能开展国内外已开展的所有介入诊疗项目,我担任多项全国和河南省放射介入学术组织的领导职务,使开封市介入放射学处于河南省领先地位。介入放射学的成功引进和开发,不仅大大促进放射学的发展和转型,也大大促进多数临床学科的发展和转型。还丰富了医院的业务内涵,使医院紧扣医学发展前沿。

同时致力于医学影像学综合诊断临床应用和研究,注重人才培养和设备引进。认真研究国家政策,利用政府间贷款,克服资金不足困难,引进一流设备。使我市传统X线诊断向现代放射学转变,并使我市医学影像学综合诊断和介入性放射学处于省内先进水平,影像科连续三届培评委开封市重点学科,为医院发展和广大患者的健康做出了卓有成效的贡献。

三、医院委托我重任;我在为医院发展做贡献中实现辉煌

承蒙全院职工的厚爱和领导的信任1996年7月我走上业务副院长的岗位。我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更知道机会难得、要倍加珍惜。身为三甲医院、拥有1500多名职工的业务院长,我全力与院领导班子精诚团结,协调一致。坚持“以病人为中心”、“发展才是硬道理”的办院宗旨。带领全院职工锐意改革,拼搏进取,规范医院的服务与管理。开封市急救中心附设在开封市第一人民医院,培养了一支训练有素的、技术过硬的急救队伍,配备有先进的救治设备,开通了“生命绿色通道”,被开封市人民群众誉为生命健康的保护神。狠抓医院的内涵建设,医疗质量百项指标考核达标。PCR实验室一次就通过了卫生部专家验收,成为豫东首家有合格证书的PCR实验室,为疾病的基因诊断创造条件。带领有关部门创立了开封市首家无菌层流病房、开展了开封市首例骨髓移植、肝移植和干细胞移植工作。干细胞移植部位已有脑、心、肝、下肢等。取得可喜的临床疗效,处于省内领先地位,开创我市分子生物医学新局面。

扩大外联,实施“强强联合”战略,与江苏省血液研究所协作成立了血栓临床实验基地;与北京安贞医院、北京阜外医院建立了心外、心内协作关系,加盟北大集团医院;筹建了全省一流的新医技大楼,引进了螺旋CT及核磁共振仪等配套设备,实现了医院由“以药养医”到“以技养医”的模式转变。院神经内科、心血管内科被批准为全省特色专科。使医院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综合院力大大增强,职工生活不断改善。医院荣获河南省双十佳医院、全国百姓放心医院、使医院一步步发展壮大,实现了医院的一次腾飞。

2003年4月,非典疫情突如其来,作为全院防治SARS领导小组负责人,我带领全院一班人,坚持每日例会制度,研究制定SARS防治对策。组建了救治专家组;组织了呼吸科专业医护人员为主的预备支援队伍;组织了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后备支援队伍。带领支农预防SARS医疗队一行10人奔赴五个乡(镇)卫生院,先后对100余名基层医务人员进行了SARS防治知识培训和疑似病例会诊。全院防治措施到位,发热门诊和留观室相对独立,自成体系,为病人创建了一个放心、安全的医疗环境,全院出现了万众一心抗SARS、众志成城促发展的可喜局面,出色完成了防治SARS的阶段性任务。开封市一院获市委、市政府颁发的《抗击非典先进集体》和市卫生局颁发的《医院感染管理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为开封市SARS防治工作做出了应有贡献。

在医院几十年学习、工作中,我也由一名稚嫩研究生,成长为开封市乃至河南省知名学科带头人;由一个励志报效祖国建设家乡,尽忠尽孝的热血青年,蜕变为民主党派省市负责人,著名的社会活动家。曾任河南省放射医师协会副会长、河南省放射学会常委、全国肿瘤介入治疗委员会委员、河南省介入治疗专科学会常务委员开封市放射学会主任、开封市介入放射学会主任等学术职务。荣获河南省跨世纪学科带头人、科技兴汴带头人、开封市拔尖人才、开封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开封市劳动模范等荣誉。2006年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农工党河南省委副主委、开封市主委、十、十一、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开封市政协副主席。很荣幸地受到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的接见,在人民大会堂等国家层面为卫生事业发展发声。这些年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做出少许应做的贡献。但比起广大患者对我的信任和感激、医院职工对我的拥护和帮助、领导和同僚对我的信任和支持,显得还是很渺小、很微不足道。但就像一滴水一样,依然能折射出太阳的光辉,发出五颜六色的耀眼的亮光。

四、几点感悟

始终坚持以病人为中心,认真落实以人为本。要深怀仁爱之心,设身处地、换位思考,时刻把病人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病人是我们的老师,我们的一切都来自病人:我们的收入来自病人、我们的知识来自病人、我们的事业来自病人,我们的名誉地位和精神上的快慰和满足也来自病人。以病人为中心不是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行动。不仅仅是态度好,而是解决患者身心的痛苦。让每一次诊疗病人都能获益。

作为医生面对生命、面对未知。就要坚持实事求是,深入临床一线,了解疾病发生发展的客观规律,积累第一手的临床经验,真正学会治病救人的真本领。把求真务实融入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之中,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坚持把干事创业的满腔热情与科学求实精神结合起来,把积极有所作为与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抓好当前工作与着眼长远发展结合起来,努力创造出经得起患者、同行、实践和历史检验的专业发展成绩。

作为医生面对病痛、面对难题。就要始终保持一种敢做善成的勇气、保持一种逆势上扬的豪气。不怕矛盾复杂、不怕任务艰巨、不怕责任重大,敢于挑起重担,敢于克难制胜,敢于奋勇争先。在业务要精益求精,专业上要勇争第一,事业上要有大抱负。做学问要耐得住寂寞、抵得住诱惑。不管日常工作多么繁忙,都要挤时间学习本专业和相关专业的新知识新进展;利用一切条件和千方百计创造条件,开展新业务新技术;用艰苦付出和探索创造,使自己始终站在专业发展的前沿。

站的多高就看得多远,平台多大事业就多大。前者说的是眼光高远,后者则是将个人事业融入单位(医院)的发展之中,并紧扣祖国的发展。个人和医院的发展只有符合祖国发展的需求,才能有大的快速的发展。现在我们面临建设健康中国的重大历史机遇,也是我院二次腾飞的重大机遇。人来此一生不容易,不能白活。希望能为社会、为人民多做点贡献。让我们共同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