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份感动医院十大人物先进事迹汇总表

2014-10-21 15:22:27来源: 开封市中心医院

 

9
 
一、王凤鹤
     王凤鹤,体检科 。多年的超声工作造就了他认真、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在一次常规腹部超声检查中,他突然发现这名客户的心脏部位影像有些异常,凭他多年的工作经验和高度的责任心,他立即为客户做了心脏部位的超声检查,发现客户患有心脏室壁瘤,考虑到疾病危险性,他立即护送客户到心胸外科作进一步地治疗。后来病人经手术脱离了生命危险,病人及家属的感激之情感动着身边的每一个人。   
王主任的女儿在外地工作,女婿是一名军人,常年不回来。平常,小外孙的生活就有王主任夫妻照顾。今年9月有一天外孙高烧40度,持续不退,王主任的爱人急的不得了,孩子又要打针,想让王主任请假帮助照顾,但当时正值体检科高峰期,王主任硬是没请一天假,没有耽误一天工作,还是每天第一个来到科室,为客户认真做好每一项检查。临床工作46年的他,不管是退休前在门诊还是退休后在体检科工作,对病人态度上热情真诚,语言和蔼可请,视病人为亲人,工作上精益求精、兢兢业业,踏踏实实,无论刮风下雨,严寒酷暑,每天最早来到科室,做好体检准备工作,从未出现让客户等待的情况。他凭着对事业的执着追求,任劳任怨,无私奉献,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受到了广大患者和家属的一致称赞。
 
 
二、王海亭,介入科主任。繁忙的工作之余,他还时时刻刻关注着科室新项目新技术地开发。不久前甲状腺癌手术之后,他的身体依旧很虚弱,但这并没有挫伤他工作的热情,他不仅带病治病,而且勇于科研创新,尤其是对国内外新技术的研究。今年7月份一个月内王海亭开展了三项新业务。分别是7月12日的经皮穿刺右肺巨大肺大疱固化术。7月15日的用动脉灌注术联合髋关节腔臭氧注射消炎镇痛术治疗股骨头缺血坏死合并髋关节滑膜炎(该项技术在国内还处于探索阶段)。7月23日开展的一例经皮穿刺椎体活检术。同时,他还将经皮穿刺颈椎间盘髓核切吸术申请科研立项,为联合臭氧注射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做进一步深入地研究。这项技术研究难度较大,但他依然努力深入地探索。他这种孜孜不倦、执着追求的精神感染和鼓舞着身边的每一个人。
    2014年9月25晚9点,他带领科室人员加班为我院泌尿外科一位26岁的男青年实施手术,最终为他救活了一个肾。这不仅为患者解除了切除肾脏的压力,还为患者节约了肾移植所需要的几十万元高额的医疗费用,病人及家属感动的热泪盈眶。
他追求事业的这份热情和痴情,为病人解除痛苦的坚定信念,带病工作的精神,以及加班加点搞科研的毅力给科室的人员带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和活力。他看起来很普通,事迹却可歌可泣!
 
三、
    马建霞,低视力康复专家。作为开封市“低视力康复”的权威,她多次代表开封市与残联康复办的领导一起在全国会议上进行交流。经过她的努力,“全国青少年低视力康复中心”和“开封市低视力康复中心”设立于我院。她开设了开封市唯一的低视力门诊。作为眼视光专业的专家,为了完善专业建设,她克服种种困难与阻力,顶着同行业的竞争压力与风险,终于创立了我院第一家院内的配镜中心,不仅提高了医院的视光治疗的效果,也带动了开封眼镜验配效果的整体提升。
她是敬业爱岗的典型代表。由于视光专业的患者大多是孩子,越是周末和假期,来就诊的患者越多,为了满足患者的就诊需要,她坚持实行假日门诊,常年无休。她的女儿已经十五岁了,这十五年中,越是周末和假期,她越是没有时间陪伴女儿,她说:“没有时间陪孩子,看着我的那些小病号,我就想起我女儿,我就把他们当做我自己的孩子来对待。”
 
四、五福路院区 王付勇
    王付勇,五福路院区整形烧伤外科主治医师。工作之余,他坚持学习不动摇,每年都多次参加全国性的烧伤整形和美容学术交流会,学习新技术,时时把握该专业发展动向,掌握该领域最前沿的知识和技能,很多次的会议都是自费参加学习,通过与国内顶级专家的接触,进一步拓宽知识、提升医术。今年2月,有一位患者右足车祸外伤感染,皮肤破溃,骨折长期不愈合,并发跟骨骨髓炎,先后两年治疗,多次扩创,创面始终不愈,患者痛苦至极。入住烧伤整形科后,给予其完善检查,欲行肌皮瓣修复术,术前其爱人多次欲送“红包”,希望医生能尽心,他多次拒绝。到手术当天,患者及家属突然莫名其妙的拒绝手术,在后来的交谈中,了解到患者已经历多次手术,均未康复,一直怀疑医生未尽心,这次给医生送红包医生拒绝,要么是患者的病已经无法治愈,要么是医生对其手术不会尽全心,所以拒绝手术。他了解情况后,再次向患者详谈后,告知科主任后暂收下了患者的“红包”,术后皮瓣生长良好,创面很快愈合,患者十分满意,在患者出院时,他和科主任亲手把“红包”送还患者。“技不在高而在德;术不在巧,而在仁。医者,看的是病,救的是心,开的是药,给的是情。”王付勇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王付勇用实际行动赢得了广大患者的信任和同行的尊敬。为此,在江苏昆山中荣金属制品有限公司爆炸特别重大事故中,开封市中心医院整形烧伤科王付勇获得了国家卫计委选派的河南省7位烧伤专家之一,赴昆山进行烧伤病人的抢救。对其来说,是骄傲也是责任,愿其用仁心医术,挽救更多需要的人。
 
五、王桂林 消化内科
王桂林,消化内科首席专家。自从他主持组建我院消化内科以来,带领全科医生率先开展了数十项新业务新技术,取得了全市领先水平。从医47年来,他以看病认真,解释耐心,用药合理,赢得了广大患者及其家属的信任和爱戴。有的远道慕名而来,有的数十年有病都找他,有的一家三代都让他看过病。退休后,他曾多次谢绝了外院的高薪聘请,仍然全身心地为病人解除病痛,为医院、科室的发展发挥余热。已70岁高龄的他,依然坚持坐门诊、查房、名师带徒,并担任全院医疗讲评或病案讨论的评委。每次一上午门诊就要接诊约40个病人,晚下班、早上班的情形早已司空见惯,对于高龄的他实属不易。他曾在院报上发表十多篇学术文章,同时在工作中不断和年轻医生介绍自己的临床经验,在全院医师大会上他精辟的学术发言获得广大医生热烈的掌声和赞许。他以高尚的医德和高超的技术,成为病人信任、同行佩服的好医生。
 
六、科教办 张一
张一,科教办 。去年四月份,正值医院科研申报评奖的关键时期,恰巧妻子因妊高症住院治疗,情况十分严重,医生嘱咐大人和孩子都会有危险,所以随时都要做好剖腹产的准备,望着妻子期盼和恳求的眼神,想想手头的庞大工作量,为了不影响科室工作的正常运行,他还是毅然决然的奔赴到了岗位上,白天加班加点的整理、汇总材料,有时候竟连口水都顾不上喝,下班后又立刻赶往医院。妻子多次希望他能请假陪在身边,他总说不能因为自己小家的问题,影响到整个科室的工作进度和计划;主任也说给他放假回去照顾妻子,可是他仍然坚持在岗位上完成手头上重要工作任务,直到孩子出生的前一天。   
在今年医院参加的“全国大学生技能竞赛”新乡医学院赛点中,为了保证训练效果、取得优异成绩,他舍弃节假日休息时间,从大年初三开始每天组织参赛选手训练到深夜10点,家中几个月大的孩子也没时间照顾。每当听到妻子的抱怨,他总说等这段时间忙完了一定好好陪陪你们娘俩,可事实却是一推再推。上班的几年中没有请过一次公休假,虽然知道自己亏欠妻子和孩子很多,但对工作他依然没有丝毫怨言,依旧勤勤恳恳、踏踏实实的认真履行着自己的职责,通过一个月的强化训练、系统培训,最终我院在全省18支代表队中战胜压力、层层闯关,勇夺团体一等奖和个人单项奖的佳绩,为医院争得了荣誉。
该同志具有勤奋向上的内在品质,扎实的工作作风,吃苦耐劳的工作精神和良好的人格素养,给大家树立起了良好的形象,是广大青年学习的榜样。
 
七、张保华 神内二病区主任
张保华,神内二病区主任。自担任病区主任以来,一直以高度的责任感服务患者,管理科室。不管周日还是节假日,都坚持每天查房,只要病人有需要,她总是随叫随到。为了加强与病人及家属的沟通交流,确保医疗安全,她因说话过多,喉咙总是处于沙哑的状态。在日常工作中,她不仅注重细心呵护病人,而且狠抓医疗质量,加强科室业务学习。为了树立我院神经科帕金森病在全市的领先地位,她多次主持举办“帕金森病及脑血管病防治”等系列讲座。
她的母亲年迈多病,在母亲住院及出院在家休养期间,她总是把工作放在第一位,利用业余时间照顾母亲。两点一线的生活让她看起来憔悴了许多,但她依然微笑着面对工作。她的坚强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
7月16日,在我院火灾应急事件处理过程中,她始终坚持在一线组织疏散病人,亲自组织并参与清扫病房的积水,检查各个病房的管道、电源是否有问题。组织病人及家属安全返回到病房,逐个安抚病人及家属并交待注意事项,忙到晚上7点多她才拖着疲惫的身体离开病房。
 她忙碌的身影,柔和的语言,温暖的笑容彰显了一名事业女性的动人魅力,深受同事、病人及家属的好评。
 
八、张学贞 普外科副主任
张学贞,普外科副主任。从事普外科临床工作三十余年,他成功做过的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有上千例。从医多年来,他始终坚持“医者父母心”的原则,对待患者不分家庭境况富贫、社会地位高低,始终把患者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当遇到患者家属不理解时,不厌其烦地耐心做好解释工作,不管工作多忙多累都坚持每天下班前详细查看每一位病人,多次因手术劳累晕倒在手术台下,但是从来没有因身体原因耽误过一次手术。只要没有手术大家经常看见他在办公室看书、或是认真观看网上下载“经典的手术视频”,刻苦钻研业务。作为我院腔镜技术的领军人物,他勤奋敬业,他所做的每台手术都留有影像资料,目的是总结手术经验,为普外科腹腔镜手术的发展留下了珍贵的医学资料。
他孝敬父母、爱护妻女、培养了一对优秀的大学双胞胎女儿。对待家乡兰考人民热情有加,深受当地百姓的喜爱和认可,都慕名来院就诊,为医院赢得了良好的声誉。在生活上,他把科室每位员工时刻挂在心上,无论谁家有事都能在第一时间给予关心和照顾,嘘寒问暖。
 
九、斳亚伟 修复科室主任
斳亚伟,修复科室主任。冷静沉着的他显示了医生的性格,举重若轻的他展现了医生的风度。他善于管理,通过完善内部核算,充分调动科室人员积极性,取得了卓越成效,提前三个月完成全年工作目标。从事口腔临床工作10余年中,他带领大家先后与郑州,长沙,深圳多家义齿加工中心取得技术合作,率先在本市开展精密附着修复,CAD/CAM数字全瓷修复,高强度纤维桩核冠修复等多项修复技术,医院的发展进步修复科的繁荣壮大贡献着力量。在科研上,他刻苦钻研,经常自费学习,不断提高自己及科室的诊疗水平;在医术上,他精益求精,受到患者的高度评价。去年,他率领全科医护工作者在全市范围内,对于70岁以上的高龄经济困难无钱治疗的患者给予减免费用的方式给予修复治疗,解决了患者的痛苦!
   
 
十、陈东辉
 陈东辉,门急诊支部书记。工作已经26年余,不论什么岗位,工作上都是踏踏实实,认认真真,对待基层培训学员,生活上细致入微,学习上用心安排,用满腔的热情和责任心对待每一项工作,从不计较个人得失,“用细心做好每项工作,用真心对待每一个人”,她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她负责的教学培训工作,多次在卫生部、省、市等上级部门等检查中收到了高度评价。因我院教学培训工作扎实、规范,获得河南省首批国家级全科医师规范化临床培养基地,连续多年获得河南省卫生教育工作先进单位,认真、细致的工作态度也受到培训学员赞扬,学员离开时都恋恋不舍,感激之情溢于言表,学员们赠送的锦旗和牌匾上这样写着“殷殷师表胜似母,涓涓情意记心间”。
 今天9月份,她的女儿腿部摔骨折,不能行走,需要照顾,当时我院正在申报国家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基地的紧要关头,28个临床专业的各种数据材料都要一点一点认真细致的整理审核,她夜以继日,每天早出晚归,周六、周日都没有休息,向卫生部网报材料。通过大家的努力,我院被国家卫计委评为国家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当别人问及女儿的病情时,她眼里含着泪,她不是一个称职的母亲,可她是学生心目的好老师,她是中心医院一名好职工,她是党的好同志,她用自己朴实的人格魅力向大家展示着中心医院人勤奋、上进的工作风貌。